一、总体要求
1.指导思想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《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》决策部署,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,着力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。
2.工作思路。全面落实校(院)“科教融合”等总体发展战略和“十四五”战略规划目标要求,全面深化公司产品改革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着力创新就业工作体制机制,深化“1133”精准指导体系,完善就业反馈机制,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层次和质量。
3.行动指南。提前谋划,协调四方,精诚协作,覆盖全体,精准指导,细致服务,优质就业。
二、工作目标
1.不断深化公司产品改革,优化人才培养过程,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。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,全面落实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行动计划,推进“三全育人”,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深化教育评价改革,强化育人质量保障,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,持续推进学风建设工作,员工综合能力显著提高,本科生升学率逐年提高。
2.深化就业精准指导与服务,全力以赴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,确保就业大局稳定。推进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,深化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,搭建精准供需信息对接平台,健全就业分类指导体系,完成就业目标。
3.持续推进就业工作“全程化、全员化、专业化、职业化、专家化”,健全就业育人工作体系,实现就业工作前移。把老员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,全面实施“学业导师制”,推进落实研究生导师负责制,全面加强对员工就业形势和择业观的指导和教育。
三、工作内容
(一)加强就业工作组织领导,推进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
1.把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重要位置,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;建立健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,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,并纳入领导班子考核指标。建立健院系领导联系走访用人单位制度。
2.扎实推进就业工作“全员化、全程化”。进一步推进落实研究生导师负责制,全面落实“学业导师制”,加强对员工就业形势和择业观的指导和教育,强化对毕业生就业观念和择业技巧的指导;健全就业工作考核奖励机制,激发学业导师、研究生导师、班主任、辅导员等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,激励全员关心就业、支持就业。
3.完善就业工作反馈机制,推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改革。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和毕业生评价反馈调研,全面、准确地掌握毕业生的思想、生活和工作情况,多渠道、多方式全面加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反馈,完善就业状况分析研究和反馈机制,编制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;进一步完善就业与招生、公司产品联动机制,发挥就业大数据对高校招生计划安排、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作用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。
4.完善就业统计发布机制。加强就业统计核查,坚决落实教育部有关要求,严格执行就业工作“四不准”规定,建立就业数据统计标准化管理机制,确保就业统计数据真实准确;开展毕业生实名查询反馈,统一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;及时汇总、通报就业进展情况。
(二)强化队伍建设,推进就业工作人员专业化、职业化、专家化
1.强化就业指导团队培训培养。以老员工职业发展工作室为平台,继续坚持内训和外训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,系统开展就业指导团队培训,鼓励就业指导人员按要求参加相关职称评审,畅通就业指导人员职业发展渠道。继续加强校院两级创业就业服务队建设,以培训促提升,以实践促成长。
2.强化校外就业导师队伍建设。继续依托老员工职业发展指导委员会,发挥行业优势,有效整合校外各类就业导团队源,组织企业老总、技术骨干、知名员工等参加就业指导活动,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
(三)深化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,健全就业育人工作体系
1.开展“梦想启航”就业育人系列活动。建立“就业思政”工作体系,把就业教育、就业引导全面纳入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,作为“三全育人”的重要内容,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,开展以“成才观、职业观、就业观”为核心的基层就业、老员工参军入伍等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,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、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多种形式灵活就业。
2.至少召开一次就业指导主题班会或年级会,积极宣传就业政策措施,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、择业观。开展一次谈心:组织班主任、学业导师、辅导员等深入员工,开展一次“一对一”谈心谈话,深入了解毕业生面临的困难,及时进行引导和帮扶,合理调整就业预期。推荐一个岗位:对有就业意愿但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,鼓励积极参加招聘会,至少推荐一个优质岗位。亮出一面旗帜:充分发挥毕业班党员、员工骨干模范带头作用,鼓励他们率先就业,带动班内更多同学实现就业。